“十月一,送寒衣。”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,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,又称“十月朝”。起源于周代,流行于北方。这一天,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,谓之送寒衣。
那么,寒衣节究竟是怎样流传下来的,又有哪些习俗和讲究呢?
寒衣节的由来
农历十月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月份,此时万物收获,稻谷归仓。《礼记·月令》记载:“是月也,天子始裘”。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,昭告臣民冬天的到来。
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时,为了表示顺应天时,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时,行“授衣之礼”,并将新收获的赤豆、糯米熬成热羹赐给臣民尝新。民谚说:“十月朝、穿棉袄,吃豆羹、御寒冷。”
寒衣节的习俗
祭祀祖先: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,以示孝敬,不忘本。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,有家祭、也有墓祭,南北方都是如此。
送寒衣:农历十月一之后天气转凉,人们担心祖先少衣御寒,于是在祭祀的时候除了食物、香烛、纸钱这些普通的祭品外,还会把冥衣焚化给祖先,叫作“送寒衣”。
有的地方不烧寒衣,而是“烧包袱”,就是将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,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,这就叫“包袱”。
准备过冬:除了为亡人送去寒衣之外,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仪式。主妇们在这一天把做好的棉衣拿出来,让家人换季。如果此时天气不冷,也需要试穿一下,图个吉利。
男人们则会在这一天安装好火炉和烟囱,保证天冷取暖时不会出现问题。
寒衣节的注意事项
出门在外,无法亲自在坟前送寒衣的,可以在十字路口画一圈,然后在圈里燃烧纸衣,祭奠先人,祈求保佑家族兴旺、子孙平安。
凡是送给亡人的衣物、冥钞诸物,都必须完全焚尽,只有烧得干干净净,这些阳世的纸张,才能转化为阴间的绸缎布匹、房舍住宅及金银铜钱。但凡有一点没有烧尽,就前功尽弃,亡人使用不了。
身体比较虚弱的人,这一天不要去坟地。因为这天阴气大,体弱抵抗力差的人容易被不利之气侵染。而且坟地大都在荒郊野岭,天气寒冷,风力强劲,更容易加重病情。
十月初一晚上,妇女、儿童尽量不要外出。因为妇女体质比较偏寒、儿童体质比较虚弱,需要特别注意。
还款前如何查询我的贷款信息?可选择手机银行“首页—贷款—我的贷款”查询您名下的建行贷款基本信息(如贷款种类、还款账号、利率、贷款金额、月还款额等)。还款日前有短信提醒吗?当您扣款账户余额不足时,建行会在还款日前(各分行提前日期有所差异)向您发送提示短信,提醒您及时将足额资金存入还款账户。(只要您在建
放量下跌与缩量回调是什么意思。放量下跌是指平常每天成交量固定不是很大,突然有一天成交量达到一定多的量,比较前几日成交量要大很多,这就叫放量。放量下跌可能是对于市场前景感到悲观,认为股价还将会继续下跌,因此放大下跌成交量。股票或指数的基本面或消息面出现不利变化。技术面出现破位,技术指标被打破等等,导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