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。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”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诗大家都十分熟悉,诗中提到的红豆在生活中也很常见,甚至还有很多红豆做的美食深受大家喜爱。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红豆都是一样的呢,今天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下。
01
赤小豆历史
广义上的红豆范围比较广,像是赤小豆、赤豆、相思子、海红豆等因外观较为相似都被大家统一称为红豆。但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用来食用的多是赤小豆和赤豆,而赤小豆更是可以药食两用,被称为“祛湿第一豆”。
赤小豆是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的成熟种子,在古代人们认为吃赤小豆能够躲避瘟疫,民间也经常撒赤小豆来驱鬼。也有用赤小豆来治病的故事,据史书记载宋仁宗还在做太子的时候得了腮腺炎,就是被一个道士用赤小豆捣成末、调好以后贴在腮上给治好的。
当然除了传说故事,很多医学典籍中也均有关于赤小豆的记载:《神农本草经》把它列为中品,称其“气味甘酸平,无毒,主下水肿,排痈肿脓血。”晋代名医陶弘景说赤小豆:“性逐津液,久食令人枯瘦。”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赤小豆,其性下行,久服则降令太过,津液渗泄,所以令肌瘦身重也。”
02
赤小豆知识
夏天湿热交加,很多人都喜欢用赤小豆和薏仁这对好搭档来煮汤喝,不过有时候却效果甚微,这是因为很多时候大家都没有选对。
• 赤小豆和赤豆
赤小豆有的时候也会被称为赤豆,但我们日常用来食用的赤豆其实有两种。一种外观呈椭圆形,有些偏长方形,颜色多为黑红色,比较难煮烂,适合煮汤,主要供药用调理;另一种个头要稍大,外形呈圆形,颜色鲜红有光泽,久煮会粘稠,适合熬粥,豆沙就是用这种赤豆制成的,主要供食用。大家要选购时一定要根据用途仔细辨别。
• 赤小豆是否有毒
赤小豆味甘、酸,性平,无毒。但常与赤小豆混淆的相思子却是有毒的,就是王维诗中提到的那种“红豆”,相思子是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,俗称“红豆”,味辛、苦,性平,有大毒,所以与赤小豆千万不可混用,以免中毒。
• 赤小豆伪品
除了上面提到的赤豆和相思子,至今还有不少地方用木豆代替赤小豆入药。伪品木豆与赤小豆为同科植物,其外观呈扁球形,比赤小豆稍大,表面呈棕色至暗棕色,质地坚硬,不易破碎,闻之亦气微,但口尝味淡。木豆不具备赤小豆的效用,因此不可以代替赤小豆使用。
03
赤小豆日常使用
说到赤小豆很多人只知道搭配薏米,也可以试试这些健康食方。
√ 赤小豆鲫鱼汤
材料:赤小豆100克、鲫鱼1条
做法:赤小豆洗净,提前一晚浸泡;鲫鱼刮鳞、去内脏,并清洗干净,用料酒和生姜腌制一会,用以去腥;起油锅把鲫鱼煎至淡黄,加入适量开水,倒入赤小豆,用慢火把鲫鱼和赤小豆煮烂即可。
√ 赤小豆薏米淮山汤
材料:脱水淮山50克、蜜枣4枚、陈皮1片、芡实50克、赤小豆50克、薏米50克、花豆50克
做法:将所有材料用清水洗净,锅内加入2000毫升水,将材料放入锅中,先用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煲1.5小时,最后加盐调味即可。
√ 桔梗赤小豆粥
材料:桔梗10克、赤小豆80克、大米100克
做法:将桔梗洗净,放入锅内加水浸透煎10分钟,去渣留汁备用;赤小豆提前浸泡1小时,大米洗净放入锅内,加桔梗汁和清水适量,再放入赤小豆同煮至豆熟即可。
赤小豆可药食两用,不过我们也要选对、用对,多多掌握赤小豆的相关常识才能让它发挥真正的效用。
在华夏大地,除夕作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,承载着无数的文化内涵,与美好祈愿。老人们常念叨:“除夕3不摆,福宅不惹灾”,寥寥数语,却蕴含着,深厚的生活智慧,与民俗讲究。一、不摆寓意不吉的花花卉,是装点生活的美好元素,然而在除夕这个特殊时刻,并非所有花卉,都适宜摆放在家中。像菊花,在传统文化里,它常
我们买房时,时常会感觉卧室面积小,那也小那也小,看着别扭不顺眼,怎么都不如自家盖的房子大。其实啊,楼房还真不能和自家盖的房子相比。“地产教父”王石说过我们休息的卧室空间不能太大,这个和钱多钱少关系不大。再看看北京故宫的“龙床”有多大就明白了,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都要求房屋不能太大呢?1、太大了不聚气